学术交流|我校师生参加首届历史文化名城与海洋经济暨第三届东北亚丝路文明互鉴论坛

发布者:东北亚研究中心网络安全责任人发布时间:2025-10-30浏览次数:10

1025—26日,首届历史文化名城与海洋经济暨第三届东北亚丝路文明互鉴论坛在辽宁大连举行。来自东北亚地区的10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论坛。我校东北亚研究中心主任裴兆斌教授、蔺妍副教授、翟姝影讲师、李晞萌讲师、魏溢男讲师及部分法学、法律硕士研究生受邀参加。

与会学者围绕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城史研究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黑河学院东北亚丝路与流域文明研究中心主任王禹浪认为,应正确看待大连城史纪元“近端”和“远端”的关系,从城市发展史和考古发现上看,大连并非是“百年大连”,而是千年大连。大连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赵亚平表示,大连地区的考古发现已经证明,自先秦以来,大连即具有连续、丰富、多彩的历史存续,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大连承载着东北亚“丝绸之路”和文明交流的重要使命。

在大会报告环节,裴兆斌教授作题为《东北亚陆海丝绸之路视域下环境治理区域合作法律框架构建研究》的报告,围绕东北亚海上丝绸之路面临的环境治理挑战,提出了完善区域环境治理法律框架的思路与建议。蔺妍副教授、翟姝影讲师、李晞萌讲师、魏溢男讲师及研究生也分别就东北亚海洋经济发展与相关法律问题进行了专题汇报,展现了我校师生在区域法治研究与国际学术交流方面的积极探索与研究成果。

与会学者倡议,大连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要加快推进申报历史文化名城,使市民了解这座城市的深厚人文背景和历史底蕴,增强对这座城市的文化自信,以文化强市助推经济发展。黑河学院院长杨敬民表示,历史文化名城承载着文明的记忆与厚度,海洋经济彰显着开放的活力与未来,二者交汇于东北亚“丝路”这一宏大历史地理脉络中,体现出陆海联动、古今贯通的系统性思维。

论坛由大连东北亚丝路与环半岛文明研究中心、黑河学院东北亚丝路与流域文明研究中心、上海大学丝绸之路文明互鉴研究中心主办。


来源:东北亚研究中心

撰稿人:王婧晨

责任编辑:李晞萌

审核发布:裴兆斌